人大调研在基层 司法惠民谱新章
发布时间:2020-12-10 11:41:31 来源:监司工委 作者:陆丁瑜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的工作安排,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市法院服务基层提升司法惠民水平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推进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新时代社会治理现实需要的重要举措。11月30日至12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前往高州法院、信宜法院、茂南区法院及其服务基层司法惠民中心点进行察看,实地了解中心功能应用、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等情况,查看司法惠民服务工作台账资料,并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与对口法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实时连线交流。
去年10月,高州法院建立了全市第一家司法惠民服务中心,集法治宣传、诉前调解、诉讼服务、以案释法等功能于一体。经几个月的试点运行,帮助村民化解了不少邻里关系、农村土地、抚养赡养等纠纷,打通了诉源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该模式很快获得全市的推广。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具体工作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借鉴中转化、融合中发展,以高州法院服务基层司法惠民中心建设为基础进行了创新实践。比如信宜法院建立司法惠民中心与人大代表诉调对接平台、茂南法院建立司法惠民中心与交通事故损坏赔偿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多元共治服务新机制。
12月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学友带领调研组在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召开本次专题调研的座谈会,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金军参加会议。听取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关于司法惠民服务工作的情况汇报。
目前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建设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已建成司法惠民服务中心114个(茂南区17个,电白区18个,信宜市20个,高州市35个,化州市24个),现拟在市中院建设一个市级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作为总枢纽,实现与各基层服务中心实时连线,指导对接沟通功能,并将在每个服务中心配备专用装备设备一套,含远程调解设备、诉讼服务一体机、多媒体播平板等,紧紧围绕“四大功能”,更好发挥法院在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为更好推进全市法院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马学友提出四个建议:一是整合基层资源服务,凝聚治理合力。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各方社会力量,加强与公安、司法、综治、妇联等部门的联动衔接,畅通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机制。在人民调解的基础上,注入更多专业化调解元素,精准对接人民调解,代表调解,律师调解等各方力量在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紧紧抓住热点的风口,找到案例举措等宣传内容,与群众社会生活的最佳结合点,灵活运用报刊、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矩阵,让法治宣传作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三是加强物质保障和人员业务培训。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将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等各项经费纳入各单位的年度预算。联合相关单位机构加强对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使用司法惠民服务中心一体化信息设备,提高调解业务水平。四是积极向司法惠民工作注入人大力量。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将在《茂名人大》杂志开设专栏积极宣传、推广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向人大代表宣传法律知识,了解司法惠民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通过代表联系群众,引导群众,紧扣群众需求,使司法惠民真正落到实处。